第214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2/3)页

    “求贤、招贤?!”

    董卓此言一处,蔡邕三人同时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董相国已经想好了。

    先建立蒙学、小学、中学、大学等等,然后在辅以相应的“照身帖”,这是为了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人才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这时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数年、长则十数年时间。

    如果一味的推行这个政策,那定然会引起天下士族的不满。

    不过董卓又说不改变先前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甚至还求贤、招贤,这样的话就给了天下士人一个机会。

    徐徐图之的机会。

    现在觉得有本事的人,你们赶快来投奔我,如果现在不投奔我,那以后就有可能要去学那些专业的东西了。

    天下有识之士不少,只要董卓两个政策推出,想必不少能领悟其中的猫腻。

    这就相当于后世很多人单从报纸中就能够获得一些非常有用的商业信息。

    与此同时,这也给了杨彪这样的世家大族一个缓冲的机会,先依然通过现在的选官制度来提升自身家族的实力。

    然后在依靠家族的底蕴,去适应董卓新的政策。

    要说杨彪这类人心中有没有怨念,那肯定是有的。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谁让现在董卓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人家手中有刀啊。

    自己的脖子总不能和别人的刀刃比一比谁更硬。

    所幸还给了缓冲的机会。

    而世家大族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也有自身的骄傲。

    君子六艺可还知道?

    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可是基本的。

    所谓术业有专攻,无非就是多学一些东西和少学一些东西。

    之前可能要样样精通,现在只精通一样就能当官,岂不美哉?!

    杨彪、蔡邕、士孙瑞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隘,心中都已经有了改变家族的想法。

    这时,只听董卓又说道,“以后若是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不安置好也是麻烦事。”

    “如今朝廷中的官位实在太少了。”

    “以后还要大量的基础官员来办实事,同时州、郡、县、乡中的所立学院中的教员也可归于朝廷管辖。”
    第(2/3)页